温度频繁波动会使书画的纸张、绫绢等纤维材质反复膨胀与收缩,长期可能导致纤维断裂、画面开裂或卷曲。例如,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交替时,装裱的画心可能因收缩率不同而出现褶皱、脱裱现象。
颜料中的胶结物(如动物胶、植物胶)对温度敏感,高温会使其软化、黏连,低温则可能导致脆性增加,颜料层剥落。
温度升高会加快纸张中纤维素的降解速度,导致纸张变黄、变脆。研究表明,温度每升高 10℃,纤维素的老化速度可能翻倍。
墨料、颜料中的有机成分(如植物染料、油墨助剂)在高温下易发生氧化反应,导致色彩褪色或变色,尤其是水彩、水粉等水溶性颜料更为明显。
高湿度(相对湿度>65%)为霉菌、细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,书画表面会出现霉斑,严重时菌丝会穿透纸张,破坏画面结构。例如,南方梅雨季若保存不当,书画容易滋生青霉、曲霉等微生物。
潮湿环境也会吸引蛀虫(如衣鱼、书虱),它们以纸张中的淀粉、胶质为食,造成孔洞或蛀痕,尤其是未彻底干燥的古籍、书画更容易受侵害。
低湿度(相对湿度<40%)会使纸张失去水分,纤维收缩变硬,柔韧性下降,轻则导致边角卷曲,重则出现裂纹。例如,长期处于空调房或干燥地区的书画,纸面可能变得像脆纸一样容易破损。
装裱材料中的浆糊在干燥环境下会开裂,导致画心与裱褙分离,影响整体稳定性。
132-6708-8575
1747619275@qq.com
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